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相关作文:《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》古诗词素材范文内容如下: 在《大学》的开头,便阐明它的宗旨,在于彰明人类天賦的光明纯莹的心灵,光明正大的德行;在于以身作则,树立榜样,再通过礼乐教化,以启迪人们的自觉,去除物欲,不断更新自己的德行,而达到至善至美的最高境界。 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。物有本末,事有终始。知所先后,则近道矣。 出处 《大学》第一章 注释 道:宗旨,纲领。 明:第一个明动词,彰明,显发。 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德:德行。 亲:更新。 止:有达成和维持之意。 至善:最完善圆满的境界。定,心志的定向。 本:原指树根。 末:原指树悄。 译文 大学的宗旨,就在于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,在于更新民风,在于达到德才完美的最高境界。知道所要达到的境界,然后志向就能有所确定。志向确定以后就能静下心来,心静以后就能安闲舒适,安闲舒适以后就能认真考虑,认真考虑以后就能有所收获。任何亊物都有根本和枝节,任何事情都有终了和开始,知道什么在先,什么在后,就接近于合理了。 赏析 在《大学》的开头,便阐明它的宗旨,在于彰明人类天賦的光明纯莹的心灵,光明正大的德行;在于以身作则,树立榜样,再通过礼乐教化,以启迪人们的自觉,去除物欲,不断更新自己的德行,而达到至善至美的最高境界。对大学的纲领有所体会,自然便会立定人生志向,以此为生命的理想方向。确定了心中志向,便不会轻易为外物所干扰,就会至死不渝的去追求,不论面对何亊何物,都能认真思考,由此得到至善之理.明白明明德和亲民的关系如同根本和末梢的关系广知止”是开端,“能得”是结果,对大学纲领有深切的认识和体会,自然距离大学之道的实现不远。 曾子,本名曾参(zēngshēn,前505-前435),字子舆,中国汉族人,春秋末期鲁国南武城人。十六岁拜孔子为师,勤奋好学,颇得孔子真传。积极推行儒家主张,传播儒家思想。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,省身、慎独的修养观,以孝为本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,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,是当今建立和谐社会的,丰富的思想道德修养。编《论语》、著《大学》、写《孝经》、著《曾子十篇》,后世尊奉为“宗圣”。曾子是儒家正统思想的正宗传人,他把孔子的思想和学问授之以徒,又将孔子的言行整理成《论语》,上承孔子之道,下开思孟学派,对孔子的思想一以贯之。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乃至中华文化史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。鲁悼公三十二年(前435年),曾子辞世,终年70岁;葬于山东省嘉祥县满硐乡南武山脚下。 《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》古诗词素材内容来源于网络,剑花作文网仅作公益范文演示,版权归《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》古诗词素材原作者所有,如有不妥,请联系站长删除处理